牡丹鱼鉴赏网

聚焦!新中国未归贪官出逃背后的惊人故事

发表时间: 2024-08-26 08:21

聚焦!新中国未归贪官出逃背后的惊人故事

在当今反腐之剑扫除各个阴暗角落的态势下,任何大小贪官,露头必被捉。

然而在20多年前,还是有一位正部级高官,在东窗事发之前,脚底抹油,不但成功潜逃到国外,而且把巨额赃款也转移出去。

‍他不但成为建国以来,出逃的贪官中级别最高的,而且至今仍逍遥法外,去向成谜。

他是谁?

农家子弟到电力精英

1942年,在日本和伪满的统治下,东北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吉林省榆树县的一户普通农家,降生了一个男婴。家中的男主人读过几年书,在当地称得上是个文化人,给孩子取名高严,意思是孩子长大后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出人头地。

小高严也确实争气,从小就比别的孩子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成为国家重工业的摇篮,急需大量的工业人才。借着这股东风,1959年,高严考上了长春电力学校,从此开启了他“插电”的人生

1962年,高严毕业后,直接进了吉林热电厂,从技术员干起,一路摸爬滚打,几年光景,不但入了党,还成了副厂长,那能力,杠杠的!

年仅20出头的他,妥妥的一枚“四有”青年,前途不可限量。

官场得意,却也暗藏危机

特殊岁月,虽然经历过短暂的冲击,但这也增强了高严的抗压能力。

那场运动结束后,高严已经升任吉林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此后他的仕途,就跟坐火箭‭似的,嗖嗖往上升。到了1988年,吉林省副省长的帽子稳稳戴在了头上,1992年更是坐上了省长的宝座。

这时候的高严,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正所谓“高处不胜寒”⁣,权力的巅峰之下,隐藏的危机也悄然而至。

起初,他或许只是偶尔接受小恩小惠,以为无伤大雅;渐渐地,贪婪之心被滋养,底线悄然退让。豪华宴席、贵重礼品,成了日常的一部分,他沉醉于权力的快感与物质的丰盈中,忘却了初心。

1995年,高严从吉林省长任上直接调到云南担任省委书记。50岁刚过,就担任省委书记,封疆大吏,未来再创辉煌,也不无可能。

从大东北一下子到大西南,来了个大跨越,岂知,这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云南的官场风
气,让他大开眼界,那些“规矩”让他逐渐迷失了自我。

权力之网悄然织就,诱惑如暗流涌动。高严不但开始收不该收的钱,办不该办的事,而且私生活也是一团糟,跟电视台的女主持人扯上了不清不楚的关系,挥金如土,奢侈无度。

当时的云南红塔的事件中,高严也牵涉其中,褚时健出事后,高严仍然不知收手。这时的他,心中早已抛弃了当初父亲给他取名“严”的初衷。

1997年,为了捞钱更加方便,他从一个封疆大吏谋求转型,回到了他熟悉的电力领域,担任了国家电力公司的一把手。

从此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各路亲戚,纷纷在电力系统中捞工程,捞项目,套取国家资金。而高严,对他们都是大开绿灯,颇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

时间到了2002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开启了制度反腐的大幕。中纪委反腐的大旗一挥,全国上下都震动了。

高严自‮知罪孽深重,禁不住查,一听风声,心里那个慌啊,他知道,自己这些年干的那些事,迟早得露馅。于是,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跑!这一跑,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警方怎么找也找不到,高严的反侦察能力,那叫一个强。

谜一样的逃亡路

高严的亲属中,有问题的,没有来得及跑的,都落网了。但高严的下落,那可真是个谜

有人说他逃到了澳大利亚,享清福去了;但十年前,中国向澳大利亚发布的红色通缉令的贪官名录中,并没有高严的名字。也许高严在澳大利亚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高严已经挂了,毕竟1942年生人,今年如果还活着,就是82岁了。

也有人说他藏在国内某个隐秘的角落,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不过,在大数据这么发达的今天,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

不管咋样,法律的网,终究是越织越紧,他‌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套用一句很时髦的话: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高严本可以是个为民造福的好官,却因为贪念和私欲,走上了不归路。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对咱们所有人的警示。权力啊,是个好东西,但得用好了,才能造福百姓;用歪了,那就是害人的毒药。

虽然现在高严还在逍遥法外,但咱们得相信,随着中国在国际反腐合作领域的推进,高严这样的蛀虫,迟早得被揪出来,接受法律的审判。

像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赖昌星、杨秀珠等外逃人员都绳之以法了,高严还能嘚瑟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