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鱼鉴赏网

揭秘男性不服软背后的秘密:ED与哪些因素有关?

发表时间: 2024-12-22 22:14

揭秘男性不服软背后的秘密:ED与哪些因素有关?

勃起功能障碍(ED)是许多男性可能会遭遇的问题,尤其是对于 40 岁以上的男性而言,难免会出现或偶尔发生“软弱无力”或“失去肿胀感”的状况,再或全然没有了那种世俗的欲望,进而成为“痿学”成员。这一问题不仅对个人身体产生影响,还会给心理以及夫妻关系带来深远的负面效应。

在1980年代以前,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被认为是心理问题,或因衰老而不可避免的结果。

虽然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刷新了对很多疾病的认识,但对于ED以及男性健康的许多误解,如今也仍存在。

其实,“难言之隐”很常见

勃起功能障碍,简称ED,是一种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也是全世界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

一项纳入27,000多例20-75岁男性的国际研究显示,在70-75岁男性中,ED的发生率为37%。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ED的发病率持续升高[5,6]

不同年龄组的ED患病率

尽管有困扰的人不少,但选择就医的却不多。

既往的研究表明[7],只有约1/3自我报告有ED的男性寻求过专业医疗的帮助。

那些消极应对的患者中,有的对于和医生讨论ED感到尴尬,有的倾向于认为ED会自行恢复,还有的则认为ED就是衰老的自然表现。

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ED?

年龄,确实是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也不能全甩锅给它

吸烟、酗酒、高脂饮食,以及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ED的常见危险因素。而戒烟、运动及健康饮食,都有利于降低ED的风险。

此外,心理因素也有影响。比如抑郁症会显著增加ED的患病风险,是E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4]

还需要注意的是,ED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及其伴侣的生活质量,而且 ED本身也是机体罹患某些慢性疾病的预警信号,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50%-70%的心脏病患者存在ED,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有约1/3的患者同时存在ED 。ED和心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下尿路症状、抑郁和肥胖等。

因此,当ED问题造成困扰时,积极地就诊,不仅有利于ED治疗,也有助于及早发现或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一边被在意,一边被忽视的

男性健康问题

由于私密性较强,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很少听到身边的男性朋友公开讨论包括ED在内的男性健康话题,但疾病不会因此消失。

图源:新浪微博

今年年初,#国产伟哥2023年销售近13亿#的话题登上新闻热榜,不被公开讨论的健康疑惑,可能变成了搜索框中的“检索词”。

然而,网络中纷繁的信息,以及对于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相关的羞愧和困惑,又会进一步引发患者的焦虑,并可能反向加重原发疾病。

我国一项单中心大样本研究发现

在1489名男科门诊就诊患者中,抑郁比例达到57%,焦虑比例达到42%;

其中,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勃起功能障碍和慢性前列腺炎三种疾病患者诊断抑郁、焦虑的比例最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10月28日定为“世界男性健康日”,这一天也是“中国男性健康日”,旨在呼吁整个社会加强对男性健康的关注。

看似健康的“他”

其实也会脆皮

我们常认为男性普遍比女性更强壮、更健康,但其实在研究人员的统计数据里,男性整体上面临更高的疾病负担,更易过早死亡

据WHO报告,男科疾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外,威胁男性整体健康的第三大因素。男性健康问题与男科疾病不但影响男性本身的身心健康,也与家庭幸福、优生优育密切相关

除了ED,对于男性健康你是否也有这些误解?

误解一

慢性前列腺炎无法治愈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青壮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35%-5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受到前列腺炎症状的影响

该病病程长且容易反复,但这并不意味着慢性前列腺炎无法治愈。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适度运动、少辛辣刺激饮食、避免憋尿和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此外,治疗过程中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疾病恢复也有明显影响

误解二

前列腺增生会发展成前列腺癌

相较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e hyperplasia,BPH)则是高发于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不过,前列腺增生属于良性疾病,不是“癌”,不是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目前针对前列腺增生有多种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Urolift微创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前列腺癌是好发于老年男性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国际国内指南建议对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PSA检查,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应提早至45岁开始[15]

误解三

备孕一直不成功,

却只筛查妻子的健康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孕不育占育龄夫妇的15%左右,其中男方独立因素约占30%,男女共同因素约占20%。

男性不育症与某种或多种疾病/因素相关。除了先天性或获得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因素,男性高龄、肥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也都会影响生育力。

此外,男性在备孕过程中良好的生活状态,对生育健康的孩子也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