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2-23 16:1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看杂文,看到一段据说是某著名导演的经历。
他老来查出胆囊有问题,医生劝诫他,不要吃鸡蛋了。
人家听完后反而更有劲头,说,老夫本来不爱吃鸡蛋,但你这么一说,我就偏要吃!越吃越香!
这腔调,借用《大宅门》里白景琦的那句话:
“不是不叫我干什么吗!我偏干什么!”
有一些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释放压抑。
当然,也有人享受的是头悬梁、锥刺股,把忍耐与克己当成一种美德。
比如,自古就有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读书郎,为了暮登天子堂,勤勤恳恳,最后一举成名天下知。
村姑陈的人生追求便是如此。
能吃苦,肯努力,懂坚持,无论做什么行业,都会成功。
但有一些同行,却不愿静下心来,苦心钻研,安于现状。
甚至,给茶友科普知识的时候,张冠李戴,指鹿为马。
前段时间,就遇到了一位茶友。
他说,某家茶掌柜告诉他,老白茶一定要闷泡几分钟才会醇厚,快出水没味道。
闻言,村姑陈只能一声叹息。
《2》
如今,但凡提到老白茶,就会和闷泡挂钩。
此外,也会提及煮茶。
闷泡和煮茶,似乎成为了贴在老白茶身上的两大标签,很难撕下来。
而大家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刻板印象,理由也五花八门。
村姑陈搜集了几条,有人说是老白茶存久了,香气滋味变得内敛,需要多闷一会儿才能释放,也有人说是老白 茶不容易苦涩,闷泡后更加醇厚……
总之,从不同角度,印证“老白茶可以闷泡”这个观点。
并且,在各大直播间里,有卖老白茶的,必定就会配上焖茶壶。
美其名曰,好白茶,闷着喝。
可回过头来想,老白茶真的需要闷泡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所谓“闷泡”,就是指在水注入盖碗后,合上盖子,让热水在碗里闷一段时间,不断地与茶叶接触浸润。
之后,再把盖碗端起来,将茶汤倒入公道杯。
据不完全统计,有闷泡习惯的茶客,让茶汤待在盖碗里的时间,大约在30秒,甚至更长。
在这种泡茶方式下,茶叶的物质释放,是过量的,是超标的。
即使是老白茶,在长时间的闷泡以后,茶汤也会变得又苦又涩。
浙大的王教授曾经说过,茶叶当中的三大物质,茶多酚、咖啡碱、茶多酚,它们的释放速度,并不一样。
相比起茶氨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的析出速度,更快。
就像三个人赛跑,起步时或许差不多,但时间一长,脚步更快、脚法更稳的人,自然会遥遥领先。
茶多酚主导涩味,咖啡碱则主导苦味。
因此,当我们延长浸泡时间,茶叶中的苦涩物质,就会大量浸出。
当然,茶氨酸物质也有,但因为速度慢,在长时间的闷泡下,就失去了优势。
浓茶含有超标的茶多酚和咖啡碱,长期喝对身体没有太大好处。
特别是有痛风的茶友,要格外小心。
也有人提出,老白茶经过陈化后,刺激性的物质含量已经降低了很多。
是的,但降低了很多,不代表消失。
所以,优质的白茶,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都同样适合快出水。
《3》
闷泡会让老白茶变得更醇厚吗?
不会!不会!不会!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醇厚,主要和一款茶叶的内质有关,而与冲泡方式无关。
品质优秀,营养物质充足的白茶,口感厚实、丰腴,即使快出水,也能泡出醇厚的汤感。
反之,劣质的老白茶,或者做旧茶,寡淡无味,如饮清水。
延长出汤时间,刻意闷泡,也只会让茶汤变得浓酽,但无法增加厚度。
还有人会在投茶量上下功夫,通过增加茶叶量,从而让茶汤变得“醇厚”。
可实际上,泡出来的茶味很浓不假,但浓不代表厚。
茶圈中有句话叫,浓非厚,淡非薄。
一杯茶汤醇不醇厚,和味道浓不浓,苦不苦,不能划等号。
优质白茶的精髓,在于鲜香醇爽,淡而不薄。
厚实的滋味,是由好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决定的,也是白茶的品质基础。
虽然白茶不比岩茶、红茶、普洱茶来得浓郁,但汤水里的稠滑度、饱满度、醇厚感,以及鲜爽感,都是一等一的。
再加上,老白茶经历了多年的良好陈化,比新白茶的阅历更丰富。
所以,老白茶的汤感,自然比新白茶醇厚。
具体表现在茶汤里,入口后,稠滑的汤水带有果浆般的质感,而不是像白开水那样轻薄寡淡。
用舌头掂一掂茶汤,还能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
比起新茶,不那么轻盈,不那么鲜爽,但老茶胜在柔软,又稠又滑,像丝绸包裹着舌面,像羽毛轻拂口腔。
不过,如果您实在不知道什么样的感觉是“醇厚”,那就挑一款真正的老白茶,去细细品味吧。
2017的双语燕,2017的秋岁引,2015的初老……
好好啜一啜茶汤,用舌头认真学习这所谓的醇厚,到底是哪种感觉。
《4》
为什么有些商家鼓吹老白茶闷泡?
说句大实话,因为他们的老白茶,品质堪忧。
这就导致,有大批的茶友,买到的老白茶,都是需要闷泡的,因为闷了以后才有味道。
重口味者除外,喝惯了浓茶的茶客,大概率也难以接受快出水之下,香清甘活的老白茶。
打个比方,好白茶,就像一条吸饱了水的海绵。
轻轻一拧,不必花太多的力气,就能出水。
正如我们在泡好茶时,因为内质丰富,前五到六冲,根本不必闷泡,照样鲜香醇爽,一个不落。
并且,还很耐泡。
在快出水的方式下,滋味物质释放均匀,泡到十冲以上,毫无压力。
反之,不好的茶,养分匮乏,像一个干巴巴的海绵。
需要用力拧,才能把藏在深层的水分,给挤出来。
但泡这样内质不足的茶,就需要用力闷,或者放进煮茶壶里,高温暴力煮茶。
如此一来,才能让有限的物质释放,让茶汤喝起来有味道,不至于像白开水那样寡淡无味。
可仅仅是“有味道”的茶,还不足以认定为好茶。
香气丰富,层次多变,汤感醇厚,浆感丰沛,饱满稠滑,回甘生津……这些才是好茶该有的表现。
否则,好茶的门槛就太低了。
《5》
好茶是温和的,是美妙的。
喜欢喝茶的朋友,也是想要寻找安宁,让内心平静。
可见,用快出水的方法,泡出一杯香气四溢,醇厚甘甜,平和淡雅的茶汤,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期待。
闷泡,不适合好茶,特别是老白茶。
泡出一杯浓酽煞口的茶汤,不仅毁了心情,也浪费了好茶。
它们只会破坏你对白茶的美好印象。
当然,不包括做旧茶,不闷不煮没味道的茶。
劣质茶,少喝,甚至不喝,都是在保护身体,对自己负责。
多去喝好茶,喝高山白茶,了解什么样的茶是不必闷泡的。
跳出舒适圈,才能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白茶国标只约束新白茶,管不了老白茶?所以老白茶是三不管地带?
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饼,有哪些不同?
二十年陈的老白茶,没有药香,那这个年份的白茶是正常老白茶吗?
二十年陈的老白茶,没有药香,那这个年份的白茶是正常老白茶吗?
国标允许白茶出现红张,为什么有红色的老白茶,还是做旧老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