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11 18:46
一到冬天,体质差的孩子就显现出来了,上火、感冒、发烧等等。这些情况都很容易损耗身体内的津液。一旦有运动出汗多、睡觉盗汗、积食化热的情况,更容易损耗津液,特别有内热的孩子,更容易津液不足。
补津液,通常大家会想到喝水。但水虽能滋养身体,却不太容易快速补充津液。喝的多了只会给脾胃带来负担,运化不了则会产生过多的水湿,导致孩子生病。
只有补津液才能缓解孩子的问题,分享2个补津液的小甜汤,多给孩子喝一喝。
1.莲藕花生红枣汤—— 把流失的津液、气皿补回来!
莲藕、花生、红枣,所有食材,水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
莲藕可以很好的养阴,清肺润燥,把莲藕和花生红枣搭配就变成了清补汤。
2.甘姜米汤——补阴也补阳
熬粥时加入甘草和干姜,熬约 1 小时就行。这就像米汤版的干姜甘草茶。
既能用米汤补脾胃阴液,又靠干姜和甘草增强脾胃与肺的运化能力。
入冬的时候就看过一个孩子6岁,家长带着他前来就诊时,满脸忧虑。
家长描述,平时特别容易生病,经常口腔溃疡,咽喉肿痛,时不时就会发热。而且,孩子食量并不少,但就是不长个也不长肉,比同龄人瘦小许多。
还总是脾气急躁,晚上睡觉不安稳,盗汗明显,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观察发现,面色潮红,嘴唇干裂起皮,口腔内可见多处溃疡,咽喉部红肿。舌红苔黄腻,舌尖红赤更为明显,提示体内有热邪且热势较盛,湿热蕴结。
他的问题在于内热久积,一方面会消耗津液,使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另一方面,脾胃受损,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来濡养四肢百骸、充养肾精,影响发育。
开方: 石膏、知母、黄连、黄芩、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太子参、麦冬、玉竹、石斛、炙甘草
主要是,清理脾胃积热;消食导滞,从根源上杜绝内热的产生; 补充因内热损耗的津液,使身体得到滋养。
一周后,孩子口腔溃疡和咽喉肿痛有所减轻,大便也不再那么干结,孩子晚上睡觉安稳了许多,盗汗现象明显减少,脾气也不急躁了。孩子还长高了有近1厘米,这也说明孩子内部问题得到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