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鱼鉴赏网

白茶探索:一次性弄懂新白茶与老白茶的特点

发表时间: 2019-09-01 16:20

白茶探索:一次性弄懂新白茶与老白茶的特点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寒。

在古字中,形像人躲屋内,蜷卧草上,而屋外边有冰,本义即寒冷。

说文解字中曾言,寒,为“此冻之别义也。”

从字形字义上,便能看出,寒冷使人不适,寒冷也让人避之不及。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寒”,是引起疾病的“六淫”之一。

《素问·至真要大论》曾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如此,性寒的食物,曾让无数养生人士畏惧,生怕“寒气”入肚。

当“寒”点缀无数食物的秉性,眼前的白茶,再度卷入了“寒”的谣言。

且看,茶友们似曾相识的困惑,都与白茶的“寒性”有关——

“老银针性寒吗?是不是不能多喝?“

“新茶老茶哪个比较寒凉?”

白茶究竟是否寒性?今日重点关注,从新茶到老茶,一次讲清。

《2》

新白茶,性清‭凉

茶,无论什么茶,基础的有益物质总是大同小异。

无非是一类茶中的某一类物质含量较高,而另一类茶中的物质含量较低。

早在《神经本草经》中,便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的相关记载。

简单一句文字,简洁阐述了茶叶中茶多酚的作用。

而茶,除了茶多酚,更有茶氨酸、咖啡碱、茶多糖等物质。

正是这些比例不同的水浸出物,成就了不同茶的风味,也形成了不同茶的茶性。

白茶,内物质的含量是六大茶类中的佼佼者。

它的工艺简单,消耗少,茶叶中的有益物质能够得到大量的保留。

也正因为如此,新白茶中的内物质,正是白茶一生的含量巅峰。

内物质含量丰富的新白茶,究竟性凉还是性温?

这个答案,要从性凉、性温的属性说起。

“性寒,性热,性凉,性温”,实际都是对生活经验和临床经验的一种总结——

凉性、寒性的食⁢物,大都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

温性、热性的食物,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

从新白茶的功效而言,它属性清凉。

新白茶,富有清热降火,消炎止痛的功效,是丰富的茶多酚带来的功效。

茶多酚不仅提神,还能帮助身体抗氧化,提高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

偶尔上火,一杯新白茶,能帮助身体清凉解燥,更能帮助容易上火的人平衡身体燥热。

新白茶蒙受“性寒”的误解,是因为部分茶友的胃较脆弱,对茶多酚不耐受。

他们仅仅通过胃部的不适,便给新白茶的茶性下了定义,造成了新白茶难以洗刷的误会。

性寒和性凉一字之差,却让许多人对新白茶望而却步。

因为误会错过新白茶的滋味,令人怅惘?

《3》

老白茶,性温和

冬夜,“活火风炉自煮茶”,老白茶最是合宜。

通过这冬季煮茶养身的场景,不难得知——

老白茶,早已扭转新白茶时期的清凉茶性,转向温和。

这并不奇怪,白茶年复一年陈化的过程,其实也是茶性不断转化的过程。

白茶的特殊,便出于这不断转化的内物质。

其他茶类,比如绿茶,它的内物质早在杀青的时候便被固定,再难转化。

而白茶的工艺简单,仅仅萎凋、烘干。

这简单的两道步骤,保留了茶叶中的酶物质,并随着萎凋的过程,酶物质逐渐苏醒。

故而白茶成茶后,在酶的作用下,开始缓慢的氧化、转化。

在此过程中,定义白茶“性清凉”的茶多酚,在与氧气的不断交流,不断进行生化反应,不断转化。

三年时光飞逝,老白茶的体内,茶多酚的含量大幅度减少。

性清凉失去了它的基础——茶多酚。

白茶中,转而代替茶多酚的,是新生的黄酮类物质。

新生的黄酮类物质,不仅决定了老白茶的药性,作为一种络合物,还帮助包裹着茶叶中余下的茶多酚和咖啡碱。

因此,老白茶的茶汤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滋味并不明显。

这两种物质带来的苦涩“刺激”,也远远低于新茶时期。

此时,茶汤从鲜爽转向柔和,淳和转化为甘醇,温养似药,

属于老白茶的温和茶性,在茶汤的柔软汤波中,展露无遗。

《4》

如何喝新白茶?盖碗是最好的冲泡方式。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郑邀诗中的茶,仿佛新白茶的化身。

清凉的新白茶,能帮助醒神,帮助祛燥,嫩芽氤氲鲜香。

要将一杯新白茶冲泡得完美,最合适的茶⁤具,非白瓷盖碗莫属。

新白茶的香气和滋味都属于巅峰,也最是具有“冲劲”的时候。

紫砂壶的双气孔结构吸收香气,陶壶煮新茶易生苦涩,玻璃杯泡茶难免有所缺陷。

于是,清点茶器,拥有釉质的盖碗成了新白茶的绝配。

釉质帮助隔绝茶器和茶汤,能够让白茶的香气和滋味停留在茶汤,而不是徒劳被茶器吸收。

故而,沸水冲泡,新白茶高中低沸点的茶香纷杳而出,却全然没有被茶器吸收的烦恼。

而白瓷盖⁤碗微拱的碗盖,此时正好拦截馥郁的茶香,掀起盖碗,香气层次逸出。

盖上浓香,正是“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属于新白茶的花香、毫香、草木清香,层次铺开,层层递进。

若是选择别的茶器,决不能感受到白茶的如此茶香。

闻香品茶之余,白瓷盖碗的器型,还有另一处妙用——调整出水。

白茶的水浸出物,同白茶的茶香一般容易受到沸水触动,遇水而发。

因此,为了保持茶汤的滋味清润合宜,快出水的手法必不可少。

盖碗的出水设计,仿佛为白茶的“快出水”量身定做。

轻松调整出水口,悬腕出汤,七八秒内出尽茶汤。

也只有盖碗的出水方式,能做到快而准,得心应手、行云流水。

新白茶的清雅甘润,茶香馥郁,唯有白瓷盖碗,能够展示完美。

少茶器,而不可论茶。

《5》

如何喝温和的老白茶?煮茶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伴随肃杀的秋意,天气渐凉,处暑已过,气温由暖变凉。

熟悉茶性的茶友清楚,到了煮老茶的季节了。

夏季,老白茶能够帮助身体祛湿,然而秋冬季节,才是它温和茶性的主场。

当日头渐短,昼夜温差缓缓拉大,秋雨过后,艳阳却尚且不肯收敛热度。

冷热交替的季节,性温和的茶类,正是当时。

老白茶随着时间陈化而出的络合物,能够遮掩茶叶中的苦涩,将茶多酚和咖啡碱修饰得更加清润。

而它新生的黄酮类物质,为身体带去了极好的养生功效。

“多事之秋”,不如煮茶。

备好一只陶壶,注水300-400毫升,再准备干茶2-2.5克,静待水沸。

水沸时,便是投茶时。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不同于冲泡,煮茶的过程中,茶叶与水的接触更加缠绵而漫长。

而内物质丰厚的老白茶,也不觑与沸水长时间的接触。

在这个过程中,茶多糖和果胶浸出甜润,茶多酚和咖啡碱收敛了滋味。

煮老白茶,茶汤甘醇,汤柔似绸。

老白茶汤的细腻,是萧条秋冬的一抹倩影。

它的温养妥帖身心,它的细腻安抚味蕾,它的甘润抚慰神思。

秋风起,温和养生,一壶老茶足以。

《6》

新老白茶的茶性变化,能让茶友们选茶,多一分按需购买的自在。

燥热爱新白茶,温养靠老白茶。

李麻花最近上火,连过来蹭茶的朋友都打趣:

“怎么,不喝点新白茶?”

“还不是因为最近试岩茶,再多喝,要醉茶咯。”

她嘴上呛着,却见她鬼鬼祟祟,应该是去茶室拿新白茶了。

啜一口清茶,解一时燥郁。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茶方。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