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鱼鉴赏网

大学内外的挣扎与成长:一个重点大学儿子的抑郁及复兴故事

发表时间: 2024-12-22 18:11

大学内外的挣扎与成长:一个重点大学儿子的抑郁及复兴故事

许多学生刚踏入学校,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努力学习,试图满足父母对他们的期望。

然而,这种长期的依赖和压力,导致他们在自我认知和独立思考方面欠缺。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无法有效应对,就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由于缺乏应对挫折的经验,他们可能会在困境中更加焦虑和沮丧。

之前有位19岁的男孩,是父母带过来的。

男孩是国内某985高校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天天旷课,躲在宿舍打游戏;被查出抑郁后休学,变得呆板、迟缓;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说想去当和尚。

经指导,孩子找到了内心的能量,走出来抑郁情绪,与父母关系变好,返回了学校。

那男孩是怎么走出来的呢?以下是母亲的自述。

男孩在大一时由于不喜欢专业、睡眠不好,就不去上课,后来变得不愿见人。诊断抑郁,休学两年一直接受心理和药物治疗。

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小说、打游戏、刷视频。除了吃饭、上厕所,他连门也不愿意出,我一说他,他就冲我发脾气,让我滚。

有一次反复让他起床而爆发狂甩东西。他自己中断咨询和药物,说是没效果。

衣服也不洗,床单也不换,枕头又黑又臭,也不让我碰,邋遢得跟个流浪汉一样。

我们该如何看待孩子这样的变化,又如何解决来自父母的焦虑体验呢?

首先,男孩在大一换了环境,不喜欢专业,可能只是一个触发点,病史并不一定是休学这两年,时间估计更长。

因此,休学的这两年,男孩开始允许自己休息,尝试疗愈的路径。这时,家长能做的是接纳和支持,并耐心等待。家长越着急,孩子康复的越慢,因为焦虑是会传递的。

家长反复让他起床而爆发狂甩东西,可能是疾病导致的易激惹,但问题不大,甚至跟孩子的病不一定有关。

不要说是20岁的孩子,哪怕是我们自己,也不喜欢被人反复催起床。既然休学了,可以先让孩子休息,放下让他按时作息的想法。

关于中断咨询和药物,可能是没达到孩子期望效果。药物的调整和匹配需要时间,也需要家长对康复的合理预期,一定会越来越好,但会慢,中间还会反复。

那么,当孩子躺平了,摆烂了,父母一定要做好下面三点。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亲子间的交流互动的通路,父母才有机会引导孩子并支持孩子。

一、不做比较

父母一定不要觉得孩子在家里躺平了,就是落后了,就是比不上人家了。

忧郁的孩子太多了,这是孩子的一个阶段,跃过去你就知道孩子的共情能力、学习能力、抗挫折能力,在走出抑郁后是远超其他同龄人的。

二、他们和父母吵架,心里是不好受的,也不是故意气你的

孩子是真的不想和你吵,甚至他不想去玩手机、不想躺平,可他们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的每次发泄,都是在释放自己的压力,作为父母,如果能接住孩子糟糕的情绪,恢复速度就会超过父母的想象。

三、父母一定要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不管他怎么大吵大闹,怎么糟糕,都要用自己的真诚真心去跟孩子相处。

如果父母做不到,和孩子是对抗,认为孩子找麻烦,甚至跟孩子去争输赢。孩子可能会真的变成父母的敌人,孩子的心里也一直会埋藏着对父母的怨恨,对父母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