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9 08:57
为什么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医生提醒:做饭时的4个坏习惯,趁早改正
刘女士今年42岁了,平时工作挺忙的,吃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
大概两年前,她经常会觉得胃疼,但也没太放在心上,觉得可能就是自己饮食不规律导致的。
可时间一长,这胃疼越来越频繁,疼痛感也越来越厉害,连生活和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刘女士这才意识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于是去医院做了个检查,结果竟然查出了胃癌,好在还是早期,经过手术治疗,刘女士很快就出院了。
可刘女士心里始终想不通,自己这么年轻怎么会得癌症呢?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逐年攀升,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
其实,很多癌症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改变这些习惯来预防癌症呢?
01
为什么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发布的研究,科学家们分析了2300万余名癌症患者及730万余例癌症死亡数据发现:
34种癌症中有17种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特别是肠癌、肾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增长率达到了2至3倍。
专家指出,癌症人数越来越多,可能和下面这几个原因有关:
1、医疗水平的提高过去,由于医疗技术不发达,许多癌症患者直到去世都没有被确诊。
而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可以通过检查被及时发现,从而使得统计上的发病率有所提高。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主动进行体检的人数增多,有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
2、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空气、土壤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长期暴露在这些风险因素中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几率增加。
3、社会的压力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这种不良的情绪和压力可能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增加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改善生活环境和调整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关键措施。
02
中国癌症高发,是味精惹得祸?
味精(谷氨酸钠)自19世纪末被发现以来,就因其增强食物风味的能力而广泛使用在各种料理中。
然而,自从196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发表研究,声称味精引发所谓的“中国餐馆综合症”后,味精就蒙上了不良的名声。
尽管后续研究证明这一症状与味精无关,但这种负面印象依然根深蒂固。
而且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评估,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多个权威健康机构都已经确认,味精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
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就可以自行合成。
关于味精在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的说法,科学证据也表明这种担忧是没有根据的。
尽管味精安全,但我们日常饮食中确实存在需要警惕的调味品,尤其是下面这两种:
1、盐盐是调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甚至某些类型的癌症。
据《美国心脏协会杂志》显示,中国居民的盐摄入量位居世界前列,远超健康推荐量。
2、鱼露鱼露作为一种传统调味料,因其独特的鲜味而广受欢迎。
然而,制作过程中添加的大量盐分和在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都是已知的健康危害因素。
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能会转化为亚硝胺,而亚硝胺是公认的致癌物质。
03
做饭时的4个坏习惯,别再做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烹饪习惯对健康影响深远,为了保持健康,做饭时的4个坏习惯趁早改正:
1、餐具摞着放餐具如果摞着放,细菌菌落总数可能超过立放的70倍。
这种使用习惯可能会导致急性肠胃炎,表现为呕吐、腹泻、甚至休克等症状。
2、不开或早关油烟机在烹饪时,油烟是室内主要的空气污染来源之一。
不及时开启或过早关闭油烟机,会使大量有害物质停留在厨房内,增加了患上咽喉炎、鼻炎、气管炎乃至肺癌的风险。
3、用自榨油做菜自榨油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精炼,含有较多杂质,烟点低,炒菜时容易产生大量油烟。
此外,自榨油的原料中可能掺杂了发霉的成分,榨出的油中可能含有黄曲霉素,长期食用对健康极为不利。
4、见油烟才炒菜油温过高时下锅,不仅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还可能生成丙烯酰胺、杂环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都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关注并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一步。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细节做起,远离癌症的威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