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鱼鉴赏网

经历波折的勇者李华:重塑新生的奇迹之旅

发表时间: 2025-02-04 20:03

经历波折的勇者李华:重塑新生的奇迹之旅

编辑|小楚

再多苦难,总有母爱托底。

你听说过折叠人吗?

无法抬头见人,身体被迫弯曲成90度,不仅行走困难,更无法躺平睡觉。

20多年的时间里,李华都无法睡一个安稳的觉。

他的人生更是早在18岁那年,便完全扭曲割裂。

在其他人肆意奔跑,挥洒青春的年龄,李华却要忍受疾病缠身和他人异样的眼光。

现如今的李华又过得如何呢?

01

麻绳专从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1973年,李华出生于湖南永州一个农村家庭。

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

为了能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李华的父母在李华还很小的时候就出去外面打工赚钱。

李华也因此成为了留守儿童,和奶奶在村子里长大。

虽然是留守儿童,但是奶奶却将李华照顾得很仔细。

奶奶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她却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不让小孙子重蹈他们这两代人的命运。

于是奶奶常对李华说,你要好好学习,好好读书,只有读书读得好,你才能走出咱们这个村子,你将来的孩子才能不像你一样,一年到头见不了父母几次面。

一开始的李华对此似懂非懂。

但随着李华逐渐长大,他明白了奶奶絮叨言语下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父母每次离乡时的心酸和无奈。

明白这一切后的李华,在学习上十分的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相较于其他男生,进入青春期的李华,整个人宛如抽条的小白杨一样,挺拔干净,是在人群中一眼就能令人注意到的存在。

除了学习成绩好,长相好,李华的性格也十分的开朗活跃,打得一手好球,和同学们关系相处得都不错。

若是按照这个步调继续走下去,假以时日,李华的未来必定不可限量。

即使不能说功成名就,但也一定会有无限的可能。

但一切都在李华18岁那年戛然而止。

02

在李华18岁那年,他突然感觉到自己腰酸腿疼,浑身不舒服。

一开始李华并没有当回事,只是认为自己学习有些紧张,加上平日里缺乏锻炼。

但渐渐地,这股症状却愈发地严重。

这也让李华再也无法忽视。

但李华并没有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检查,而是依旧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将这种情况归咎于自己缺钙。

于是他让母亲给自己买了一瓶钙片,平日里也会有意识地开始喝奶。

但是一段时间过去后,情况并没有向李华所期望的那样发生好转,症状反而越发地严重,甚至李华走路都受到了影响,开始有些跛脚。

这也让李华开始慌了神,再也顾不得花钱不花钱,赶紧前往村里的诊所看。

“这孩子是患上了关节炎了,我给他开点药,一会儿再打个消炎针就没事了。平日里要多注意休息,尽量避免受凉和劳动,也少做些剧烈运动。没事的话,在家热敷热敷。”

听完村里医生的诊断后,李华和母亲都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

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无论平日里他们怎么注意,这个症状就再也没有断过。

甚至李华觉得腰部越来越无力,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弯着腰。

这也让李华没少受到父亲的训斥。

毕竟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整日里弯腰驼背像个什么样子。

为此,李华不得不强迫自己挺胸抬头,然而效果甚微。

等李华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症状已如开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27岁,李华的颈部开始折叠,这也让他脖颈日益沉重、

到了29时,李华已经彻底无法抬头。

30岁时。李华的上半身开始逐渐弯曲。

33岁时,李华的身体已经弯曲到90度。

到了35岁时,李华的面部被挤压到距离大腿不到2公分的位置。

长时间的折叠,也对李华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他的内脏因长时间的压迫,出现了严重的肠胃问题。

明明是个中年男子,体重却不过百斤。

身体饱受疾病折磨的同时,李华的心理和精神上也遭受着惨痛的折磨。

他人异样的目光,生活上的无法自理,出入住行都需要依靠他人的日子,也让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消失不见。

若非父母用爱托底,始终不肯放弃。

怕是李华早已了此残生。

但是苦难却并没有放过这个贫困家庭。

03

为了治疗好儿子的病,李华父母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亲朋好友。

然而在巨额的医疗费用面前,仍旧是杯水车薪。

不得已,李华的父亲只好拖着年迈的身躯继续打工赚钱。

但在某一日,李华的父亲却在打工时突然猝死。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华的母亲为老伴离去感到悲痛的同时又忍不住为他感到一丝庆幸。

“我老伴劳累了一辈子,总算可以歇歇了。”

在面的采访时,李华的母亲如此道。

李父走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李华母亲唐董陈一个人的身上。

对外是,高台垒筑,对内还要照顾自己不能完全自理的儿子儿子。

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崩溃的现状,李母却咬牙撑了过来。

不止如此,她还不断鼓励自己的儿子也不要放弃。

只要听到哪个地方治疗水平好,李母就立马带着他去治疗。

当被问及是什么让她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时,李母的回答令人忍不住眼睛一酸。

“不把他治好,我又死掉的话,他该咋活啊。”

这简单的一句话里,所蕴含的情感,想必只要是为人父母都能感同身受。

终于在2019年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04

2019年事,有病友在病友群中分享了一个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专家。

这个专家不是别人,正是位于深圳大学总医院的教授陶惠人

看到消息后,唐董陈立马就带着儿子动身前往深圳大学总医院。

当看到陶惠人教授的那一刻,唐董陈仍控制不住有些失控。

她泪流满面的哀求陶惠人一定要治疗好自己的儿子。

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身子骨还能陪儿子多少年。

对于患者家属的情绪,陶教授很是理解,他耐心的安抚着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情绪。

待到他们情绪平复后,虽然心中有些不忍,但一切还是要说个明白,以免他们到时候希望越发失望越大。

事情也如陶惠人所预料的一般,片子结果很不理想。

甚至李华将会面临极高的截瘫甚至死亡的风险。

甚至陶惠人直言,这做手术的难度不亚于攀爬珠穆朗玛峰

为此,他希望李华及李母好好考虑情绪。

最终,在经历了一晚的挣扎后,李华和母亲都选择了做手术。

即使手术伴随着极高的风险,甚至可能会没命,但他们依旧想要赌一把。

在这之后,陶教授和他的团队用了两个星期反复斟酌,制定方案。

最终,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决定分四次给李华做手术。

这四次手术,每一次手术都需要格外的慎重,容不得半点的差错。

一旦出现差错,李华这辈子就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可能。

手术的环节,听起来也格外的令人恐怖。

丝毫不亚于神话中的凤凰磐涅,浴火丛生。

或许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一种浴火重生。

第一次手术,需要将李华两侧股骨打断。

这一步是为了拉开李华脸部和大腿的距离。

为之后的脊柱手术做准备。

在第一次手术成功后,第二次手术则需要截断李华的胸腰椎,让李华可以挺直起身板,能够成功的抬起头来。

如果以上两步能够顺利进行的话,第三步,才可以顺利进行。

但这并不代表难度会减小。

相反,越往后,承担的风险则越大。

这第三次手术则是需要矫正李华腰椎后凸起的畸形,让这杯折叠的李华能够“舒展开来”。

最后一次手术,则是最重要的一环节。

它决定着李华能不能成功的站立行走,这一次的手术需要将李华双侧侧髋关节进行置换。

光是听着就令人毛骨悚然。

其实做起手术来也同样的艰辛,就如最初陶教授所说的那样,这次的手术不亚于攀爬珠穆朗玛峰

尤其是截骨手术,必须要保证在毫厘之间保证操作精准。

如果一旦伤及脊髓神经,或者椎动脉血管,李华不是高位截至就是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

万幸的是,命运总算眷顾了这对苦命的母子。

或者说,一群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将这对母子从苦难的深渊中拉了回来。

在经历了4次与死神擦肩,又经历了很长一段的康复锻炼后,李华终于可以成功的站立行走。


但是想要向正常人一样自如的行走奔跑,对于现如今的李华来说还有些难度。

但看着已经能够独立吃饭、洗漱、上厕所,日渐开朗的儿子,李华的母亲已经倍感满足。

相信以后的李华一定会越来越好。

结语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相信以后的李华和他的母亲一定会越来越好,化苦难为甘甜。

参考文献

339健康网,“弯”了20年,历经4次高难度手术 他终于变直了,母亲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