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02 10:43
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饮食对血管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到底哪些饮食习惯会对血管造成较大的损害呢?一项研究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哪些饮食方式会给心血管带来更大的压力呢?2023年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在众多不良饮食风险因素中,以下三种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负担最重的前三位:
该研究发现,虽然由于不良饮食风险因素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负担与1990年相比有所上升,但幸运的是,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整体上由不良饮食风险因素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房颤、外周动脉疾病等)负担呈下降趋势。
研究指出,自1990年以来,我国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蔬菜、水果、坚果和肉类摄入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研究还特别强调了“高钠饮食”的危害:尽管与1990年相比,2019年因高钠饮食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已经大幅降低,但仍然远高于其他饮食风险因素。特别是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倾向于食用腌制类食物来提升口感。因此,老年人的食盐摄入问题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想想看,你身边的长辈是否也常常在各种菜肴中搭配咸菜呢?所以,我们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群的食盐摄入情况。
要让血管更健康,可以从以下三个小改变入手:
(1)使用低钠盐
如果希望在减少盐分的同时保持食物的咸味,可以使用低钠盐。低钠盐在相同咸度下,钠的含量比传统食盐减少了20%~35%。
(2)利用香辛料
可以灵活使用辣椒、胡椒、葱姜蒜等香辛料来增强食物的味道,这些调料能刺激味蕾产生更强的咸味感受。
(3)出锅时放盐
炒菜时在出锅前撒盐,这样可以让盐主要留在菜品表面,更容易被舌头感受到,从而减少整体的盐分摄入。
(4)逐渐适应低盐饮食
味蕾需要2到6周的时间来适应低盐饮食。坚持2周后,味蕾会逐渐习惯较淡的味道,并能更好地感受到食物本身的鲜美。此外,还应减少腌菜、咸肉、泡菜等高盐食品的摄入,学会查看食品营养标签,尽量少吃味精、酱油、番茄酱、香肠、午餐肉、话梅、果脯等含盐量高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