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鱼鉴赏网

从苦涩到甜蜜:白茶加入苹果红枣水后的惊喜转变!

发表时间: 2024-04-20 15:29

从苦涩到甜蜜:白茶加入苹果红枣水后的惊喜转变!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某位茶友买了饼寿眉老白茶,年份具体不知,包装没有写明。

但他怀疑是做旧的,喝下后涩麻感很强,嘴巴还发干。

自从试喝之后,心里始终感‎觉不放心。

反正,不敢继续再喝,但又舍不得直接扔掉。

于是,在网上发帖,向五湖四海的过来人征询经验。

据؜评论回复排名。

排在第一名的,是让楼主多煮几次茶叶蛋。

次之,是留到冬天,煮开后用来泡脚。

最后是建议专门泡开,不喝茶水,留着养壶……

在这其中,也有一条颇不寻常的“废茶再利用指南”。

对方建议用苹果红枣煮水,放在养生壶里煮出一锅果味甜水后,再用于泡茶。

苹果红枣水的香甜,会中和掉那些不好的味道。

留下来的,便是香、醇、柔。

《2》

苹果的味道,是香甜的。

以水果炖汤也许北方朋友乍一听,会觉得这是黑暗料理。

但这在很多南方菜品里很常见。

之前有闺蜜约我们去一家粤菜馆吃饭,里面的特色汤品就有一道老火苹果胡萝卜清炖排骨。

尝起来,排骨汤透着几分香甜果味,很是特别。

至于红枣煮汤,更是常见。

炖老母鸡汤时,少不了加上红枣跟枸杞。

然,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在喝茶时将这两味混着茶汤一起泡。

不过,转念想了想。

对方的“理论指导”,其实没有错。

以香压涩,以甜压麻。

只要放入的红枣与苹果片数量足够多,绝对能盖过一款劣质烂茶的苦、涩、麻。

以数量压倒一切,甜腻腻能覆盖一切涩麻。

不过,可惜,对方的出发点错了。

高度疑似做旧,喝了让人不舒服的问题茶,不该再喝。

哪怕你搬来救兵,准备用香甜果味,为其遮羞。

劣质烂茶的本质,始终未变。

将这样来路不明的劣质茶继续再喝下肚,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3》

看到这条水果混搭泡煮,去涩去麻的评论。

发贴求问的茶友,也是直言回复。

ta不敢冒险喝,怕喝伤了自己。

那位提议苹果与茶混泡的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一番分析。

“仔细看了你发的图片,这饼茶不像做旧,颜色还挺自然,估计就是工艺没做好,比如,萎凋时走水不顺,里面的多酚类含量高,才造成喝茶涩感重。因为,茶多酚含量高的茶叶, 喝着就是很青涩的。”

楼主还是迟疑。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朝喝到烂茶,迟迟不敢放心继续喝。

这场热闹围观到现在,不知茶友们作何感想?

村姑陈的立场,还是很坚决。

决不妥协,决不将就。

当一款茶喝下后,出现很强的涩麻感。

它的劣质茶身份,早已板上钉钉。

对于劣茶,不要对其抱有任何期望。

因为,不管用什么方法去泡茶,去美化,去调整。

那些刺激性负面物质,依旧深藏内里。

并非简单遮盖,就可视而不见。

不然,就成了妥妥的掩耳盗铃。

《4》

即便不谈做旧、非做旧的事。

涩味很强的白茶,也非高山茶,原料很差。

高山白茶,“原生家庭”环境极好。

山上,树多、⁨云雾多。

山间细腻的云雾,像纱带般轻盈。

期间,裹挟着无数细润水分子。

能方方面面,为茶树进行补水。

从嫩叶,到芽头,再到枝干,无一遗漏。

所以,生长在山上的茶树嫰梢,像敷了补水面膜,是肉眼可见的水灵鲜活。

不过,云雾的作用,不仅是温和补水。

它还可以防晒,遮挡过分灼热的强光。

光线通过层层云雾,洒在茶园时,多以漫射光为主。

极少会出现,像山下平地茶园那样,直射而下的强光。

柔和的光照沐浴,以及充沛水汽滋润,能让高山白茶树的光合作用更高效。

茶树们吃饱喝足后,光合作用更有劲。

从而能积攒更丰厚的家底,形成更鲜醇、鲜爽、饱满的茶味。

但山下的茶园,平平坦坦,毫无遮挡。

从太阳升起,一直到夕阳西下,暴露在强光下的平地茶,容易生出大量的涩味单宁(属多酚类物质),以主导苦味的咖啡碱。

做出来的茶,苦涩感很强。

和高山白茶的鲜醇甘爽,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5》

先天原料差,会让一款白茶风味苦涩。

但,后天工艺糟,情况也不乐观。

劣质茶青,外加粗制滥造加工=屋漏偏逢连夜雨。

会对一款茶的品质造成双重打击。

加工白茶,责任心强、有经验的制茶师,会选择尽快及时摊开。

薄摊,薄晾。

萎凋期间,尽量让茶叶顺畅失水萎蔫。

在水汽失散的同时,顺便带动涩味多酚类物质、咖啡碱等刺激性物质,大量离开茶叶内部。

这才能算萎凋到位。

如果只是随便厚堆,没有及时摊开。

这批茶就会被做“废”。

后期喝起来,涩感与刺激性茶味很强。

情况再糟一些,还会出现涩麻感,让人喝完后不舒服,喉咙发干。

提到做茶不当的涩,想起一段茶圈笑料。

有人在茶山行时,突发奇想,摘了几片新鲜茶叶,放进嘴巴嚼了嚼。

然后,得出这样的“经验总结”。

“茶叶的本味就是苦涩,不苦不涩不是茶。”

额,这太、太、太令人无语了。

茶叶在没有加工前,生嚼鲜叶,怎会不涩?

这就好比,将刚挖出来的竹笋,剥掉笋壳后,放进嘴里生嚼。

(这太奇葩了,不切片焯水,加上调味,烹饪成笋炖肉,哪能吃得下。)

一股极致生涩发麻的刺激,会在你的口腔迅速叫嚣……

在这背后,与一种名为“单宁”的物质有关。

生葡萄、生竹笋、生茶叶等,它们内部都存在涩味单宁。

但制茶加工,能让一款好茶迎来华丽丽蜕变。

萎凋顺畅、沥干烘干透彻的白茶,能褪掉鲜叶的生涩,迎来清新鲜爽的茶味新生!

《6》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刚从网上学来的小妙招。

这适合平时练画画的朋友。

先将茶味泡得浓浓的,然后将茶水倒入大盆里。

浸入宣纸,染上“茶色”。

晾干之后,就能顺利浸染底色。

最后再去作画或者练字时,能增添满满的古画氛围感。

茶色复古,也是一抹低调又内含的色彩。

比起直接扔,多少能让一款劣质烂茶,再发挥一点余热。

对照开篇茶友的描述。⁩

当你已知,某款白茶又涩又麻,喝下后嘴巴发干。

已经不用纠结它是否做旧?该怎么‮冲泡?如何泡茶调整更好……

而是坚定选择不喝。

当断则断,才能“免受其乱”。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