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5 11:19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小学教科书上有两个著名的故事。一个是“刻舟求剑”,一个是“坐井观天”。
这两个故事让小学生们从战略上轻视“无视运动变化的顽固派”,从心理上蔑视“思想僵化的人”。
这两个故事的人物精神内核可以用一个中国古语概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个精神内核也是多年来盛行的“有组织纠缠”的精神内核。有组织纠缠成员试图通过cosplay“自己害怕、恐惧、担忧的事情”让目标的身心受到摧残。
简而言之,它们把自己置于更高维度,把世人的精神世界臆想为它们身边人的精神世界。
它们既是坐井观天的人,也是刻舟求剑的人。遗憾的是,宇宙出现了不符天道的bug,让一帮井底之蛙看了天,让一帮刻舟求剑之徒看了海。
这不是一件好事:在井底,尚且有井壁护着它们;在河里,还有小木船托着它们。一旦见了天,看了海,它们意外地缺失了敬畏心和危机感,竟然梦想着组团修改天地之间,让天地变成它们熟悉的模样。
让它们“看天观海”的存在,是在“恶诱”它们。背后可能是某邪恶的人口锐减计划。
“刻舟求剑、坐井观天”这两个故事,一个跟时间有关,一个跟空间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本质都是运动,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观点,也是开明人士的理念。
而两个故事里的人都无视且拒绝“这是事实”,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匪夷所思的事情。
这两个反对运动变化的人,可以简称为“反动派”。
同时,反动派这个标签也是运动变化的。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很多著名、关键、重要人物及不少大学老师在包括大学课堂在内的公开场合把一些历史人物身上的“反动派”标签摘了,换上了“兄弟情、一家亲”。
有意思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些受过高等教育,且当年高喊“打倒反动派”口号的人,一听到旁边有人以“先生”称呼“当年有反动派标签的历史人物”,立马通过“拍大腿、坐地打滚、说出‘他是鳖孙、兔孙、信求货’、发毒誓”等骂街套路来表明立场。仿佛有人会张冠李戴、检举告发,……
此时,当年高喊“打倒反动派”的人成了“反动派”。
这些年的有组织纠缠也是反动组织,它的成员们成了当代的“反动派”。
需要再来一次“全民高喊‘打倒反动派’”吗?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