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8 08:0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从通过发明简单的生产和生活工具,比如石器以及木头器具开始,人类就已经在不断的为满足和改善需求而努力了。
之后经历了农业革命,期间研制创造出了各种工具,到工业革命后,城市和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快。
之后便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移动通信开始崛起,直到现在,人工智能也早就取得了质的突破。
科技的飞速发展,除了从最初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之外,现在已经到了能够改变很多人命运的时代。
人们也能不断从科技发展当中获利,比如残疾人有专用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所需的辅助用具。
甚至就连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生育能力的成年人,也能通过各种手段生下自己的孩子。
甚至这还并不是什么新型的技术,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经有试管婴儿成功降生。
这之后的40年间,有无数因为不孕不育而痛苦万分的家庭和个人被试管婴儿这个技术救赎。
从那以后的每一年,都有无数的试管婴儿从这个世界上降生,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而当年试管婴儿这项技术问世之后,就有专家曾经预言过,试管婴儿的寿命只会有40年。
专家的预言是真的吗?已经过去快40年了,第一例出生的试管婴儿现况如何呢?
1978年,一名叫做路易斯的女婴出生了,这件事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因为她是全世界第一例成功出生的试管婴儿。
路易斯的出生,让一部分人对于医学技术的进步感到赞叹,另一部分人又却对这项技术充满质疑。
但有一个人,她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未来可能会为千千万万的家庭带来福音。
她就是当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的张丽珠医生,她开始正式的组织起了团队进行试管婴儿的研究。
80年代的中国,虽然经济已经在开始发展,但很多专业的设备以及技术都还是落后于国际的。
尤其是想要开启一项全新技术的研究,其复杂以及艰难的程度,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举个小小的例子,当时做试管实验时,需要用到一种穿刺针,因为是消耗品,但又没有源源不断的供应链。
张丽珠医生以及她的团队没有办法,只能在用得不能用之后再自己拿出去找人进行打磨,然后再继续使用。
当时连保存试管的专业保温设备也没有,试管中的培养液也都是她们自己想办法配出来的。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连续在几年间做了12例试管婴儿的实验,但最后结果都是失败。
直到第13例病例,一个叫做郑桂珍的育龄女性在被不孕不育折磨得几近绝望的情况下找来了。
吸取了之前12次的失败经验,张丽珠和团队的医生们这次更加细致的进行了手术。
这次的胚胎培育成功了,在放进郑桂珍的子宫后,这枚胚胎也一直健康顺利的发育,并最终成功出生。
虽然北医三院的妇科团队一直在对试管婴儿进行研究和实验,但当时正处于80年代,普通民众对此的态度还是不了解甚至不理解的。
再加上这个技术在中国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更是没有太多人愿意去做这个尝试了。
但这个实验却是郑桂珍梦寐以求想要参加的,因为她一直以来都很想要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郑桂珍结婚后多年不孕,肯定是要遭受周围大范围内的议论和猜测的。
就连家里人都会或多或少表达对她的不满,毕竟当时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是每一个育龄女性的“责任”。
郑桂珍在这样沉重的压力下,一直都在试图通过各种偏方或者医疗手段怀上孩子。
但输卵管堵塞在当时是个很难被治愈的疾病,光靠偏方和吃药是没有什么治疗效果的。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在不断的吃药,用偏方,检查以及治疗中郑桂珍快要满40岁了。
眼看着希望一点一点消散,她几乎都要接受自己不会有孩子的命运了,结果上天给她开了一扇门,张丽珠医生和团队做的事又给了她希望。
知道北医三院有这个实验之后,郑桂珍就下定决心要去试试,但因为全国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家人其实是完全反对的。
但这种机会如此难得,郑桂珍又怎么可能因为有人反对就放弃呢,做了多方了解后她直接找到了张丽珠教授。
了解到郑桂珍因为不孕不育所承受到的压力,也知道了她想要做母亲的决心,张丽珠教授决定帮她。
顶着已经失败了12次的巨大压力,张丽珠教授和团队为郑桂珍做了手术,这次的手术难度相较之前要更大。
因为郑桂珍年龄很大了,如果想要一次性成功,那开腹取暖就是最优的选择,好在双方都很有决心。
果然,这次手术全程都非常成功,在培育受精卵的时候,张丽珠团队几乎全程都没有错过眼。
受精卵培育成功,移植到郑桂珍肚子里,胚胎逐渐成长,几乎都没有任何波澜,十分顺利。
1988年3月10日,张丽珠替郑桂珍接生了女儿郑萌珠,这个出生的时候4公斤左右的小女孩,是两位伟大女性共同努力的结果。
郑桂珍实现了当母亲的愿望,张丽珠的试管婴儿实验也终于成功了,本来是一件大喜之事。
然而却有很多人站出来提出各种质疑,甚至还有专家预测说试管婴儿的生存质量会很差,且最终活不过40岁。
这是真的吗?郑萌珠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郑萌珠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要受到世人关注,毕竟是第一例成功的试管婴儿,且不被很多人看好。
事实上,郑萌珠除了出生时体重稍微比其他婴儿要轻一些之外,并没有任何不健康的地方。
在父母的精心养育下,她甚至还不到一岁就学会了叫爸爸妈妈,说一些简单的字句。
到两岁的时候,她也跟同龄人一样,可以稳稳的走路,能跟家人做交流,爱玩爱闹,身体健康。
不过郑萌珠也并不是过得一帆风顺,因为她并不是父母自然受孕生下来的,是当地人无法理解的试管婴儿。
周围没有医疗知识的人,会直接用他们理解出来的概念用来有意无意的攻击郑萌珠。
尤其是同龄小朋友,听了大人的话,一知半解,都觉得郑萌珠不是个正常的人类。
加上郑萌珠本身作为中国首例试管婴儿,一直都是很多媒体追逐关注的对象,她的童年过得远不如其他孩子那么简单。
虽然父母替她挡掉了很多的流言蜚语以及各种恶意,郑萌珠还是被有心人利用来做文章,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她活不过40岁。
好在她还是在家人爱的包围下长大了,且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她出生的地方北医三院工作。
且她的工作还是在生殖中心,虽然工作跟她学习的专业不挂钩,但郑萌珠一直很努力,考取了资格证,工作也很认真。
之后也跟其他普通人一样,谈恋爱结婚,在2019年的时候,31岁的郑萌珠在她出生的医院生下了她自己的孩子。
此刻试管婴儿的意义好像完成了闭环,一直在质疑郑萌珠以及试管婴儿技术的人,好像也没有了可以质疑的理由。
如今已经快要36岁的郑萌珠,跟家人一起平静幸福的生活着,身体依然健康。
一直断言她活不过40岁的专家们,或许也终于可以正式面对这项新技术了吧。
为中国试管婴儿这片空白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并推进这一项技术大力发展为千万家庭带去福音的张丽珠院士在2016年逝世了。
但她的贡献后人一直在发扬光大,试管婴儿技术也一直在经历技术的创新和变革。
如今,试管婴儿技术已经进入了第三代,能够针对有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胚胎进行筛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
但是试管婴儿在国际上的整体技术也还有进步的空间,尤其是在成功率这方面,目前平均下来还不到百分之五十。
所以试管婴儿技术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或许还需要更多像张丽珠院士一样的人来进行推动。
当然,虽然成功率还有待提高,但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做试管出生的孩子是正常的。
他们的身体跟普通人一样健康,他们的智力发育也只会受到父母基因的共同影响。
甚至在现在的基因筛查技术下,试管婴儿还可能更健康聪明。
你身边有试管婴儿吗?他们是不是也很健康呢?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曾被质疑无法生育,如今怎样了?
2024-03-14 16:30·五彩秦安
科星熠熠 | 张丽珠:中国首例试管婴儿的缔造者
2021-11-08 20:55·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