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04 20:56
什么是“教育共生”?
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孩子的学习和未来中,把自己的想法当成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标准当成孩子的标准,把自己的意愿当成孩子的意愿,美其名“是因为我爱你,都是为了你将来能够过上好日子”!
这就是教育共生,家长为了孩子教育,共享一个空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
似乎在好多家庭中都见过。
为什么现在孩子容易焦虑、极端,甚至轻生?
共生下的孩子就像是“傀儡”,容易痛苦、焦虑、自我攻击,要么自我麻痹、屏蔽各种感受和渴望,极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
但如何与孩子相处,才能养育出更加健康的孩子?
老一辈与孩子的独特相处哲学告诉我们:放手也是一种爱!
正如大冰在《保重》一书中写道:
母亲的相处观点是“恁折腾的那些事俺又帮不上什么忙,也没那个能力瞎操心,反正恁有本事就折腾去吧,能存住钱能一直吃上饭就行,俺又不指望恁当县长”。
只要孩子有饭吃,母亲就放心,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尊重孩子的人生和选择,正是大冰书中阐释的家庭教育。
《好好跟孩子说话》中也有这样的观点:
要把成长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父母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去试错、去思索。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应该用期待和责任绑架孩子,
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聪明的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生活是自己的,孩子未来会有自己的生活!
老一辈父母之所以不插手孩子的生活,是因为他们经历了物资匮乏的时代,
有饭吃,好好活着,是他们对子女的最大期望。
“孩子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未来”,就像一个沉重的行囊,挂在了父母的背上,压弯了腰。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地去感受生活,追求生活。
要相信,只要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自由,
他就敢于面对各种挑战,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龙应台在散文集《目送》中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 默告诉你:不必追。”
她将对孩子的尊重和支持化作真挚的爱,刻画了出来。
她仿佛是在告诉每一位母亲,要学会逐渐放手,让孩子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不要强求孩子留在身边,也不要期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要教会孩子: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母亲都会为你们祈祷和祝福。
虽然孩子的未来充满未知和挑战,但这也正是锻炼孩子的磨刀石。
只有不断经历风吹雨打的小草,才会坚韧不拔;
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不住风暴。
所以,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恁折腾去吧”能吃上饭就行!
也许是一种更和谐的相处方式。
但老一辈的教育:“恁折腾去吧”能吃上饭就行!在今天还管用吗?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也许要由时间来给出答案!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