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鱼鉴赏网

大美的竹雕:艺术的瑰宝

发表时间: 2023-06-29 19:45

大美的竹雕:艺术的瑰宝


张大千、叶名佩作 《子猷看竹图》


东晋名士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

便令种竹。

有人不解,

不过暂住,何苦劳烦?

然子猷直指竹道:

“何可一日无此君!”

后世东坡先生“不可居无竹”正承袭此道。


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


岁寒不改,虚怀惟竹,

文人对竹,可谓十分敬重。

古往今来,

“人生贵有胸中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竹雕西园雅集图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就在《竹刻简史》中说:

“我国远古时期已在竹制品上

施加装饰、雕花。”

这便是竹雕的初级阶段。

竹雕灵芝盒配金胎“称心如意”象牙秤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

“竹刻者,刻竹也。

其作品与书画同,

不过以刀代笔,

以竹为纸耳。”

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



虽然竹雕多是小器,

但一器之微,

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

特别是明清以后,

名家辈出,风格独特,

故成为了‌许多人的珍爱之物。


竹⁢雕发展史



我国竹雕历史悠久,

远古时期,

中原、北方地区不生竹,

因此用兽骨刻写。

南方盛产竹,

便将符号或文字刻于竹上。



西周时期,

君臣朝会皆手持芴(又称手板),

由官位不同,

芴分不同材质。

古书中记载,

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牙),

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木象可也。



战国时期⁣,漆雕艺术繁荣,

漆器的器胎,以竹片或积竹制成居多。



成形的竹雕工艺始于唐代,

《图画见闻志》记载,

唐时德州刺史王倚家有一支毛笔,

两头各出半寸,

中间刻军行一辅,

人马毛发、亭台云水,无不精绝。



明清时期,

文人画的勃兴,

促进‍了竹雕与书画、雕塑艺术的结合,

竹雕艺术达到鼎盛。



明清时期的竹雕制品,

雕刻技艺的精湛,

早已超越了前代。

雕刻与绘画、书法相结合,

成为这一时期小件雕刻的一个突出特点,

同时雕刻名家辈出,

并且涌现出了诸如“嘉定三朱”等竹雕大家。


明 朱三松制 竹雕和合二仙

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

浑厚质朴、构图饱满。

刀工深峻,而且线条钢劲有力,

图案纹饰布满器身。


清 邓孚嘉 竹根雕陶渊明赏菊

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带有明代的遗风,

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

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


竹雕技艺


竹根寿字摆件


早在唐
宋时期,

竹雕技艺就流行于南方各地。

工匠利用竹根、竹节、竹片,

根据自然造型,摹物取态,

创作出各式器物,

专供人们闲暇时‍把玩欣赏,

如荸荠、莲蓬、佛手、花卉、动物。



竹根雕螃蟹香盒


也有出自现实生活之外的题材,

如神话人物、寓言故事等等,

大者不过尺,小者盈盈一握,

极富艺术造诣。

如同木雕一般,

竹雕也具有圆雕、透雕、浅雕等等分类,

但是与木雕工艺不同,

竹雕中还有一种皮雕工艺。


清 张希黄 留青杜甫诗意图臂搁


皮雕又被称为留青竹刻,

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很多又将留青竹雕称为平雕或者是浅浮。


现代 金西厓 留青饯春图臂搁 复件


留青竹刻是在竹子表面的青皮上雕刻图案,

利用竹筠、竹肌质地色泽的差异施以工艺,

展现出竹子最原始的色泽之美。



《旧学庵笔记》记载:

“凡云气、夕阳、炊烟,

皆就竹皮之色为之。

妙造自然,不类刻画。”



中国制造工艺传世经典《考工记》曰: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一般器物制作尚且如此,

文人雅玩则更具乾坤。



他们或道法自然,

最大限度地洞察材质的天然奇态,

将造化之美请于书斋案头,清心悦目;

或鬼斧神工,

把精湛的镌刻之技施于器上,

却不露匠气,惟妙惟肖;

或心高意远,‏

寄闲情逸志于物中,

身在喧市,而心飘万里也。


竹雕白菜笔筒竹雕人物笔筒竹雕刘海戏金蟾竹雕高士山水笔筒竹雕蕉石图笔筒竹雕山水人物摆件竹雕神游仙境笔筒竹雕松下老人笔插竹雕书卷形“春夜宴桃李园序”题词笔筒竹雕人物香筒竹雕填漆龙纹笔筒竹雕西游记牛魔王娶妻香筒竹雕西厢记人物香筒竹根雕螃蟹香盒

竹根雕和合二仙山子竹雕小香炉竹根雕渔翁竹根雕狮子杯竹根雕瘦骨罗汉竹刻诗文笔筒竹刻山水笔筒竹刻仙翁摆件竹刻琴形信刀竹根制松树花插竹刻水牛摆件


竹,可食;可用;可画;

可雕;可赏;可咏,

如此“可塑之才”,

‬试问谁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