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鱼鉴赏网

新的一年开始了,这7个喝茶安全小秘诀,为了身体健康请务必注意

发表时间: 2024-02-10 09:41

新的一年开始了,这7个喝茶安全小秘诀,为了身体健康请务必注意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年复一年,又到新年。

总觉得,过年像是走完了一个圆。

从年头,到年尾。

冬将去,春又归。

游子归乡,家人团圆。

万家灯火,烟火气十足。

灯火暖暖,笑语晏晏。

所谓年味,便在一点一滴中酝酿。

与家人围坐,少不了茶叶陪伴。

泡上一杯鲜香盈盈,温润适口,老少咸宜的润口茶,看明月别枝,听烟火爆竹轰隆。

愿年年今朝,愿年年安乐。

春节假期的茶事日常,重点不在于亮出来的茶有多名贵、稀缺。

舒心喝茶,入口为安。

下面列出了6点假期安全喝茶指南,虽是老生常谈,但不可疏忽大意。

《2》

一、不喝发霉茶。

很多人都有往家里存茶的习惯。

有时候,本没有打算刻意收藏。

只是近些年陆续收入不少茶,有些是自己从直播间买的,有些是别人送的,有些是早期买了没喝过几⁧次的。

一放,便过了很多年。

趁着过年在家,将储物间、储物柜里的闲置茶品翻出来后,不少茶友会选择现场泡开,感受个中风味。

但在这里要劝一句,别忽略了检查。

万一翻出来的一块熟普饼,年头已久,饼面还生出了霉斑。

这时肯定不是将发霉部位撬掉,多通风醒茶散去霉味就能继续喝。

而是当机立断,赶紧扔掉为好。

不然,霉变茶内部大量滋生的细菌,包括黄曲霉菌、大肠杆菌等。

强行泡开喝下,是对自己的肠胃不负责任!

二、别用浓茶来解酒。

过年期间,和亲友相聚、约了同乡熟人聚会、出门赴约喜宴……

诸如此类的场合,免不了要饮酒。

甚者有不少人,早已打算和知己旧友大醉一场,将过去一年的过往得失轻轻放下。

然,作为成年人,饮酒要有度,不宜贪杯。

若是忍不住,多饮了两杯,超出了自己的酒量。

等到酒局散场,回到家中,也不建议用浓茶解酒。

因为,酒后​喝下浓茶,没有解酒作用。

相反,还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平日生活里,浓茶本就不提倡饮用。

何况酒醉后身体正弱,状态不佳的时候?!

要是觉得大量饮酒后,肠胃不适,头晕乏力。

喝一碗暖粥、鸡汤、小馄饨缓一缓。

接着及时休息,补足睡眠,醒来后便能得到舒缓。

三、深夜时分少喝茶。

过春节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段作息大混乱的时候。

各种饭局、牌局、酒局、茶局不断。

趁着短短数天的春节假期,奔波在各处的朋友能找到机会多聚几场。

下午,约在一起逛街、打球、打牌。

一直待到傍晚,再一起吃一顿饭。

吃
完饭后,仍是舍不得分开‮,索性围坐在茶桌旁畅谈。

喝茶,清谈。

不知不觉间,时间就进入了深夜。

到了深夜12点、凌晨1点后,如果照旧一杯接一杯将茶汤喝下,多饮无益。

哪怕是喝惯茶,对咖啡碱有耐受能力的老茶客,在深夜时分也不适合喝下太多茶水。

毕竟,在睡前灌入满满一肚子茶水,会影响入睡。

哪怕顺利睡下后,半夜也会增加起夜次数。

四、围炉煮茶期间别忘了通风。

看了近期的天气预报,寒潮南下,降温明显。

风雪天,很多人更愿意宅在家里多陪伴家人。

煮上一壶暖暖的茶打发时间,倒也悠闲惬意。

但使用炭炉煮茶的茶友要注意,一定要确保通风!

别因为天气冷,屋外北风呼呼,转手就关闭门窗。

转头就在室内,支起炭炉,燃起炭火。

将煮茶壶放置在上方,慢慢加热。

在通风不畅前提下,室内使用炭炉煮茶也好,打边炉吃火锅也罢,都存在一氧化碳中毒风险。

为了安全起见,对现代多数家庭而言,更适合用电炉加热。

若想体验古风古韵的围炉煮茶,建议将地点挪到庭院、堂屋等宽敞地带。

五、用茶刀撬茶谨防伤手。

朋友圈里看到一件事。

有位老同学在过年期间,翻出一饼多年前自己买入的普洱沱茶。

众所周知,沱茶比普通茶饼压得紧多了。

硬邦邦的,紧压成块。

他在撬茶之前,试了不少“兵器”。

茶刀不行,不够尖锐,很难扎进去。

剪刀也不行,关键是剪刀有双刃,单手拿着一侧刀刃,接着将另一侧伸进去撬,也不妥当。

最后找出一把茶针,整体特别锋锐。

猛地一下,能顺利在那饼“固若金汤”的沱茶内找到缺口。

本以为胜利在即时,他发现再往里伸入,推不进去。

于是只好先退出来,在那个接近半球形的沱茶表面,找了个入手点。

平平将茶针扎进去,这下有戏。

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出现了失误。

茶刀顺着沱茶表面,不小心“扎穿”到了外面,不巧的是,正对着原本固定沱茶的手指。

一时间,鲜血直流,痛感传来,也没有了继续喝茶的闲情。

其实,为了避免类似撬茶伤手事故,做法不难。

切记切记,撬茶时不论用什么工具去撬,尖锐端都不要对着自己的手!

六、少喝焖茶壶里的隔夜茶。

不少茶友将焖茶壶视作懒人喝茶福音。

因为泡法很简单。

其原理和加大容量的保温杯泡茶差不多。

拧开焖茶壶的壶盖后,往里放入一把干茶。

通常,是加老白茶、陈皮白茶⁠、熟普、六堡之类的茶。

然后往里加沸水,直到水位线接近壶口后停止。

顺势拧紧瓶盖,就什么也不用管了。

等到半小时过后,随时想喝茶了,就从中倒出一杯。

保温出色的焖茶壶、保温壶,内部丝毫不透风。

散热慢,能做到一连十来个小时后,壶内茶水已经没有凉透。

但这种焖茶壶泡出来的浓茶,不建议多喝。

尤其是前一晚泡开,但是迟迟没有喝完。

焖到第二天的隔热茶水,少喝为妙。

毕竟,健康顺心喝茶,讲究现喝现泡。

现场用沸水冲出来的热腾腾茶汤,香气、滋味、风韵更有保障。

焖泡隔夜后,哪怕茶味没有“浓如苦中药”,但鲜香醇爽的滋味也一早变了。

茶香受损,爽口感下降,回甘消失。

与其喝这样的隔夜茶,不如直接喝白开水。

七、盖碗泡茶要预防烫手。

用盖碗泡茶,如果不想自己的手被烫成“红酥手”,有不少应对之策。

首先,当务之急是选对实用趁手的盖碗。

容量最大不要超过自己的驾驭能力,确保单手能稳稳拿起。

不会出现大拇指与中指勉强伸开,也够不着盖碗边缘的状况。

若有,下一步免谈。

连盖碗都没法顺利拿稳,何谈下一步顺利冲泡?

同时,盖碗的碗口要宽。

留出安全隔热区间,远离碗内的滚烫热汤。

对新手来说,用宽碗沿盖碗更能降低烫手风险。

其次,学会正确用法。

用盖碗泡茶时,推荐基础招数——三指握碗法。

大拇指与中指握在碗沿,中间的食指固定合盖开口。

拿起盖碗时,无论手指与手掌心都不要碰到碗壁。

最后,注水出汤要利落。

往盖碗内注水时,要“悠着来”。

当水面接近碗沿时,及时停下手。

不然,注水过满,合盖后碗沿溢出一圈热茶。

下一步不论怎么拿,都会感到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